15, 9月
情报经济学

[拼音]:qingbao jingjixue

[英文]:information economics

从经济观点分析情报的产生、传播和利用的情报学分支学科。情报和资讯经济学有密切关系,一般认为巨集观的资讯经济学分析国民经济资讯部门的总投入和产出,微观的资讯经济学研究个人的资讯处理行为。第一个提出资讯经济概念的是F.马克卢普。他把生产知识、资讯产品或提供资讯服务的各类企业、单位总称为知识产业,分成教育、研究与开发、通讯工具、资讯机械和资讯服务5大类。根据他的计算,1958年美国知识产业的产值已佔国民生产总值的29%。M.U.波拉特用不同的方法,从分析资讯活动著手,把资讯活动归并成资讯产品或服务,通过市场交易的一次资讯部门以及不通过市场交易而在组织内部提供资讯服务的二次资讯部门。波拉特以1967年的资料估计美国资讯部门的产值佔国民生产总值的46%。科技情报部门只是资讯部门中的一小部分。情报经济学主要研究情报系统的经济问题。

国家为了分配资源,各个情报系统为了争取资源,都需要了解情报的价值,比较情报工作的收益与成本,确定情报系统能否满足使用者需求、是否值得搞,还要知道怎样的情报储存、检索和传播方法最有效。因此,情报经济学研究的内容是:情报的价值,情报的成本及定价,情报工作的成本-效果和成本-收益分析以及情报市场等。

对情报收益的认识最初是从反面估算,由于没有利用情报而进行的重复研究造成的损失。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开始对情报服务的效益进行评价。早期的研究主要是在实验室内比较标引语言及其对检索效能的影响,其测度如查全率、查准率等。60年代后期,评价转到正式执行的系统,接著转向执行决策,重点放在系统的成本、效果和收益的权衡上。从70年代起,评价的系统型别及评价方法都有很大变化,重点更多的转向图书馆系统、网路和情报系统、网路的执行。

情报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经济价值,但其价值只有在获取或利用情报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对于情报的价值还没有一致的测度,情报服务的成本可以用投入的资源来衡量。但它具有非消耗性,在使用过程中并不消耗掉;它具有非排他性,对预定使用者以外的人也有价值,边际成本很低甚至等于零。情报属于一种公共或半公共的产品。情报也可看作一种资源,具有资本的属性,能产生利润和收益,如何测度收益是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中国在情报经济学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随著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情报工作从单纯依靠行政手段向借助经济槓杆管理的转变,对情报及情报工作各个方面的经济分析十分迫切。所从事的工作一方面是在理论上围绕情报的商品化问题进行探讨,另一方面是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经济核算及有偿服务等尝试。

更多信息: AG 美高梅官网地址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