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8月
嘎玛仁波切:当有一天我们连这一点厌恶都没有的时候,我们就是菩萨了

【问题】

听上师刚才讲到学佛要改变自己,不要有贪嗔痴,不要有嗔恨心,我自己在学佛修行的过程中,感觉很惭愧,平静时我很容易做到,但当我看到不喜欢的人,或者伤害我们的人时,就会有嗔恨心,反过来又想,自己是虔诚的佛教徒,为什么还要有这样的心情,所以很纠结,怎么办?

【嘎玛仁波切答】

我们要做一个很虔诚、很慈悲的佛教徒,但绝对不要做很糊涂的佛教徒。伤害人本来就不对,对错是非我们还是要分得清清楚楚。伤害我们的人、我们不喜欢的人或者是人品有问题的人,我们在心灵层面上不会遗弃他,每次为众生发愿、为众生做功德回向时,我们不会远离他、遗弃他,但生活中,我们可以与他暂时保持距离。

莲花生大师讲过一句名言:品行恶劣的人,要他改变如同洗木炭,越洗越黑,最后连水都变成黑色了。这种人我们最好远离,因为目前我们改变不了他,只能暂进躲开他。包括我也有不喜欢的人、讨厌的人,坐在佛堂念经的时候没有问题,会想他做过我的父母,把功德回向给他,一看到他,如果我会开始产生厌恶心时,就要赶快躲得远远的,惹不起我们可以躲得起嘛。当有一天我们连这一点厌恶都没有的时候,我们就是菩萨了。

我们很多佛教徒经常会犯的大错误就是,明知道一个人的人品不行,身上一大堆毛病和缺点,却总是因为,应该对他慈悲而掩盖我们的无知,纵容他继续做坏事。佛教里有随喜造业,不仅做善事可以随喜,做坏事也能随喜。纵容一个人做坏事的时候,实际上就是随喜他,你们俩有同等的罪过。所以对这种人能远离就远离,不能含糊地用慈悲心继续纵容他,不然一粒老鼠屎把整锅汤都带坏了,这个锅又倒到另外一个锅,慢慢整个社会都乱了。

慈悲一定要有智慧,要悲智双运。

Read More
12, 8月
轮回的不只是人,整个世界都在轮回

轮回的不只是人,整个世界都在轮回。我们看不见云了,不表示云消失了,是因为云离开我们的视线;我们看不见月亮,不表示没有月亮,而是它远行到背面去了;同样的,我们的船一开动,两岸的风景就随着移动,世界的一切也就这样了。人的一生就像行船,出发靠岸,船本性是不变的,但岸身体在变,风景经历就随之不同了。

在生死轮转的海岸,我们惜别,但不能不别,这是人最大的困局,然而生命就是时间,两者都不能逆转,与其跌跤而怨恨石头,还不如从今天走路就看脚下,与其被昨日无可换回的爱别离所折磨,还不如回到现在。

因缘的散灭不一定会令人落泪,但对于因缘的不舍、执著、贪爱,却必然会使人泪下如海。

你是你,已不是最初的你!也不是昨天的你!奔波的岁月,一站又一站的旅途,在动荡与流离中,只要返观自心自净其意,就定了静了安了……每天的睡去,是旅程的一个终站。每天的醒来,是旅程的一个起点!

对于一个不相干的,不了解的事情,所有的言说都是自心的显现与投射。为别人心理的投射而生气,不是太不值得了吗?

人不是向外奔走才是旅行,静静坐着思维也是旅行,凡是探索追寻触及那些不可知的情境,不论是风土的,或是心灵的,都是一种旅行。

生活里的很多记忆像是一个个小小的旅店,而人像乘着一批不停向前奔跑的驿马,每次回头,过去的事物就永远成为离自己而去的小小的旅店,所有的欢乐与悲痛,所有的沉淀与激情,甚至所有的成功与失败都在那些旅店里,到当天傍晚我们就要投宿另一个旅店了。

我们心的柔软,可以比花瓣更美,比草原更绿,比海洋更广,比天空更无边,比云还要自在。柔软是最有力量,也是最恒常的。

Read More
12, 8月
净土法门:做佛第一弟子,只有这部经上有,其他经上没有

【佛告慈氏:汝观彼诸菩萨摩诃萨,善获利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闻阿弥陀佛名号,能生一念喜爱之心,归依瞻礼,如说修行,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当获如上所说功德。心无下劣,亦不贡高。成就善根,悉皆增上。当知此人非是小乘。于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

『如说』,这部经上所说的,你都学会了,一定要依佛经所说认真修行,修是修正,行是行为。经典里面,常常把行为分为三大类,身、口、意,身体的造作是身的行为,口里面的言语是口业行为,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是意的行为。身、口、意三业,这三大类的造作,行是造作。要怎么修?信愿持名这四个字,把身、语、意三业的行为,全都包括在其中。心里面想阿弥陀佛,口里头念阿弥陀佛,身礼拜阿弥陀佛,三业都修。早晚定课,礼拜为主,其他的时间,要求的是心口不间断,念念相续,这就好了。

…底下这一段经文,「第一弟子」。不容易!释迦牟尼佛,这一句从佛口里说出来,太难得了,我们看到欢喜,无量的欢喜!为什么?你能依这个法门修行,诚如经中所说,你是如来第一弟子。谁的第一弟子?释迦牟尼佛的第一弟子。

净土大经科注(第四回)(第四七九集)2017/9/16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兰彼得校区档名:02-041-0479

请看《大经科注》,第一O五四页第一行,这第二小段,「第一弟子」,这句话很不容易得到。谁是如来第一弟子?要记住,凡是念阿弥陀佛的人,他就是如来第一弟子。不但是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称第一弟子,十方一切诸佛如来,都称他为第一弟子。我们听了这些话,很幸运,这个法门我们遇到了。请看经文:

【心无下劣。亦不贡高。成就善根。悉皆增上。当知此人非是小乘。於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

经文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要不要做佛的第一弟子。要想做佛第一弟子,只有这部经上有,其他经上没有。这部经为什么会有?弥陀如来,在一切诸佛大众当中称为第一,佛是诸佛当中的第一,佛的弟子也称为第一弟子。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心无下劣』者,「能生信故」,这句话很重要,这部经典、这个法门,是不是真相信了?有许多人说,我真相信了。什么叫真信?像海贤老和尚这样的人,深信,真信了。我们时时刻刻,把这句佛号都忘掉了,起心动念,是非人我,无不是业,无不是罪。就一般来说,造业;就学佛来说,你有罪,为什么?因为你可以当第一弟子,你放弃了,你起心动念还是分别执著,标准的六道凡夫。你信这个经,不是真信,是迷信。迷信,没把它当作一回事情,哪里当真?对不起释迦牟尼佛,对不起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如来,那些都是弘扬这部经的,劝大家修这个法门的。

我们用什么心态来接受,用什么方法来念佛,不能不知道。「心无下劣」为什么?於自善根,能生信故。换句话说,我们自己感觉得我们卑下,不敢向上看,往上我们没有分。明明告诉你,这个法门人人有分,纵然造作五逆十恶,你还是有分。

净土大经科注(第四回)(第四八O集)2017/9/17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兰彼得校区档名:02-041-0480

Read More
12, 8月
这7项与你毫不沾边,恭喜你!你必是有福尊贵之人

当您看见此文,证明您前生培植大福报,今生有大富!看见此文者,依教奉行,心想事成,改变命运,实不欺我,感恩此文!几乎每个人的一生,都不会是一帆风顺,总有数不清的不如意伴随在你我身边,所谓愁与恨、悲与苦、烦恼与失望、坎坷与不平,让我们无法逃避;放眼整个社会,战争、饥饿、贫穷、暴力、色情、自然灾害、环境污染,也在时时不断地影响着我们,可以说,在这个娑婆世界,我们的生命虽然何等短暂又无常,却都是被痛苦和烦恼包围的一生……

如果一个人能够平平安安、快快乐乐的度过此生,实在是荣幸之极!其实,要想尽量摆脱痛苦和烦恼,让自己每一天都活得开心自在、了无遗憾,也并不是非常难,只要你相信因果,记住“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句话。同时,有几件事你千万不要做,这些事情对你的一生影响特别大——

1、不孝顺父母。父母生我养我,恩情深厚,佛经上说你报答几亿劫都还不了父母的大恩,不孝父母者天地都难容。况且连父母之孝礼都不尊者,又何能领导他人?何能服众!

2、贪淫好色。贪淫好色之人,心中存邪,缺乏浩然正气,生活事业会很不顺利,所求违愿,不能圆满。而且贪淫之人,身体肯定受损,岂能不得病?

3、爱贪便宜,非常吝啬,很少做善事。心中贪吝,贫穷常不离左右。不做善事,没有福德资粮,坐吃山空。这种人没有博爱救苦之心,没有人缘,也必定缺少他人帮助,又怎能成就事业?纵然一时快活,可终究会财去财空。

4、经常杀生。每一个生命的存在,都有他特定的因缘,但不是用来供人杀的。经常杀生的人,心中缺少善念,又怎能得到事业、生活上的机遇?

5、不尊敬师长,贡高我慢。既然作为你的老师、你的领导,肯定有比你优秀的地方。如果你毫不谦虚,总是认为他们这里讲的不好、做的不好或者领导无方,那你肯定是会毫无作为,因为你心浮气躁,没有王者风范!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虚心者,又怎能若谷?

6、偷盗。偷盗的概念非常广泛,只要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而占为己有,哪怕是拿公司里的一张纸、一支笔都属于盗,虽然我们有时是光明正大的心理,也很坦然的。但是这种行为,是非常消耗自己的福报的,而且你一定会在某个时候发生同样的损失。还有一部分人专门从事偷盗,但即使“发家致富”了,最后终究还是落个悲惨贫穷的恶果。

7、常说假话。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友好相处,贵在相互真诚,忌讳虚情假意。不论是六亲眷属、朋友上司,只要你平时言语诚恳,真心善待,一定会赢得他人的信任。经常编造一些子无虚有的故事,或者养成了“说谎心不慌”、对任何人都能随口说假话的习惯性“条件反射”,有时往往会因一句随意的谎言而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

如果上述7项与你毫不沾边,恭喜你!你必是有福尊贵之人,即使你现在有什么困难,也一定会柳暗花明,拨云见日。如果你有几项和上面一样,建议你立即改正,真心忏悔,不管你现在如何,你的未来肯定也会有极大的转变,人生的光明愈强。

希望有缘人转载,功德无量,祝福大家改变命运,心想事成,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人生。

Read More
12, 8月
建立佛化家庭,适合结婚的上等人选

在选择对象的时候,一定要有很正确的标准,以人品为第一,其余的条件都在其次。

第一,希望对方是个明白人,俗语说:愿意跟明白人打架,不愿意跟糊涂人说话。

第二要良善,不愿意害人,不愿意损人利己,有很良善的心。

第三是诚实,不是油滑,不是有很多很多的招术。

第四是正派,作风正派,男女关系上也很正派。这样的人就很好,是上选。

其它的条件都可以降低,一个十全十美的人是没有的,十全十美那是圣人了,而现在找个贤人都不容易。

我们婚姻、家庭问题解决得好,对于修特有极大便利。建设一个佛化的家庭,对于自己入世、出世、佛法、世法都是很有利的。

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儿女能信佛,人生最大的不幸,莫过于儿女都不信佛。

现在你们还想不到,真正到老了,尤其到了临终,你儿女信佛和你儿女不信佛,这个差别就太大了。他帮你一把,你就能往生;他拖你后腿,你就往生不了。

现在一般说起来,这个时候还是需要有人帮助一下,完全能够生死自由,不需要帮助,这种人不是很多。

就是你有这个力量,有人帮一下还是好嘛!可以增上呀!

这件事情靠子女最好,靠别人往往靠不上。所以在交朋友、结婚、建立家庭方面,也是人生最重要的事。

我们应当慎重,也应当多多祈祷,要至诚依靠佛力。

所以,一个人最重要的是眼睛,要不断地擦亮自己的眼睛。

对于一个人,自己先要有分析,然后再判断: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关键是宁缺毋滥!

有的人很善于讨人喜欢,献殷勤,很伶俐,很聪明。而实际上,往往跟我们所要求的主要问题:明白、良善、诚实、正派是并不兼容的。(黄念祖老居士)

在结婚前就能看到这个视频,福报真的很大!

更多请点击紫色字查看:

婚姻不是儿戏,离婚后边是苦果

欠债总是要还的,因果报应丝毫不爽

因果虽然看不见,但会以不同方式回报到你身上

Read More
12, 8月
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

生活,就是体谅和理解,把快乐装在心中,面对失败和挫折,请你选择坚强。

积德无需人见,行善自有天知。

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

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

做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福祸无门总在心。

作恶之可怕,不在被人发现,而在于自己知道;

行善之可嘉,不在别人夸赞,而在于自己安详。

人生,

有多少计较,就有多少痛苦;

有多少宽容,就有多少欢乐。

痛苦与欢乐都是心灵的折射,

就像镜子里面有什么,

决定于镜子面前的事物。

心里放不下,自然成了负担,

负担越多,人生越不快乐。

计较的心如同口袋,宽容的心犹如漏斗;

复杂的心爱计较,简单的心易快乐。

懂得宽容,人生的路才会越走越宽。

怨恨是一杯毒酒,毒杀的是自己的快乐。

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

何不如,原谅他人的错误,

快乐自己的人生。

不宽恕别人,其实是在和自己过不去。

一个人的心胸能容得下多少人,

就能够赢得多少人心。

心胸宽广,才能成就事业,

才会有平和愉悦的人生!

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

大事难事,看担当;

逆境顺境,看胸襟;

是喜是怒,看涵养;

有舍有得,看智慧;

是成是败,看坚持。

凡事顺其自然;

遇事处之泰然;

得意之时淡然;

失意之时坦然;

艰辛曲折必然;

历尽沧桑悟然。

饮清净之茶,闭是非之口,结悟道之友。

真正的爱,是接受,不是忍受;

是支持,不是支配;是慰问,不是质问;

真正的爱,要道谢,也要道歉;

要体贴,也要体谅;

要认错,也好改错;

真正的爱,不是彼此凝视,

而是共同沿着同一方向望去。

其实,爱不是寻找一个完美的人。

而是,要学会用完美的眼光,

欣赏一个并不完美的人。

Read More
12, 8月
过分的称赞,更害人

我当年跟李老师求学,才亲近他一个星期,他就告诉我:「不要毁谤人」,这个我懂,「不要称赞人」,这我就不懂了。称赞是好事情,中国人讲「隐恶扬善」,他又不给我解释,我想了一、二个星期也想不通,为什么老师不准我们称赞人?有一天他就告诉我,「称赞人这个害人比毁谤人还厉害」,为什么?你一称赞,他就觉得很了不起,很有一点成就了,不会再精进,到这里就够了、就行了,把人家前进的路打断了。我才明了,那真正害人!尤其是过分的称赞,更害人,让人得意忘形,退失菩萨道,起惑造业。

什么时候可以赞叹?要八风吹不动,你毁谤他,他不会生气,赞叹他,他并不欢喜,如如不动,这种人可以赞叹。换句话说,一称赞还有欢喜心,不能称赞。恰如其分偶尔的赞叹是一种鼓励,这是可以的,这是一种手段。佛弟子赞叹佛菩萨,目的是劝导那些对佛法不认识的众生,使他生恭敬心,诱导他来亲近佛菩萨,是这个意思,绝不是佛菩萨欢喜赞叹。赞叹是接引众生的,目的在此地,这个用心非常好。所以「称赞如来」,这里面是有高度的智慧。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第二一九集)1984/12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档名:01-003-0219

Read More
12, 8月
骨灰自动念佛纪实

我的姐姐叫高玉芹,2005年时73岁,家住吉林省扶余县大三家村四社。她一天书也没念过,一字不识,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家庭妇女,除了干点农活外,就是念佛;虽然不识字,却能将《佛说阿弥陀经》念得十分熟练,这本经书被她翻得都磨开了口子:多年来,她就是一部《佛说阿弥陀经》、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过着平凡的日子。

姐姐有两个男孩、三个女孩。2005年冬月十三夜里一点多钟,在我与她儿女的念佛声中,姐姐业谢尘劳,离开娑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她生前最放不下的是儿女。就在姐姐往生前三天,有位正定法师前来看望她,告诉她:“你的病情十分严重,好转的希望不大,你就一心念佛,求佛接引往生净土吧!”姐姐听后,决心放下万缘,专心称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姐姐对护理她的二女儿说,在她往生前两个小时里不许掉一滴眼泪。当时姐姐病情恶化,心梗更加严重,已不能自理,但她坚持不让女儿护理,自己单住在一个房间,也不许亲人们见她。几个小时过后,当她女儿发现她已经停止呼吸时,时间已是下半夜一点左右。

当时,我与她两个儿子、三个女儿、一个姑爷,共七人,开始为她助念。由于病情严重,姐姐去世时的脸色十分难看,痛苦难忍,造成脸上青紫成块;然而当我们助念到十个小时左右时,脸上一切恶相全部消失得无影无踪,而且好像年轻了几十岁,好看,庄严,我们几乎认不出躺在那里的是谁了。

冬月十三的东北吉林,在一个没有任何取暖设施的往生堂内,气温是零下三十度,姐姐吉祥卧姿,安详自在,幸福地微笑着。遗体火化后,我们看到骨灰呈白色和绿色两种颜色,很好看。

火化后,我们将骨灰袋从长春火化场送到扶余县的墓地,两地相隔三百里路;车上有出租车司机,还有我和姐姐的三个女儿。在三百里的运途中,姐姐的长女刘丽和次女刘伟,忽然听到骨灰袋里念佛的声音,随后我们也都连续听到骨灰袋里的念佛声。我们大家,包括出租司机,都感到此事特别奇异,每个人都非常惊喜。这个念佛声音和平时我们念佛声一样:里面有念佛机的声音,有我们助念时七个人的念佛号声,先是六字名号,后又是四字名号。骨灰袋里的佛号声在三百里的路途中没有间断过,一直在不停地念,到达墓地时念佛声自动停止。

我当时想将这骨灰放在我们九台市的寺院里,去度化众生,可惜姐姐的儿子都不信佛,我们只好将骨灰入土埋葬。

这种奇妙之事此前未闻未见,以至于我们一直觉得难以理解。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功德真是不可思议啊!

(吉林高玉芹弟弟高英述臧少良记)

摘自《念佛好处多五》

Read More
12, 8月
从痴情到法情再到多情

从痴情到法情再到多情

学到《佛教徒的人生态度》之三,导师讲解了出世与入世、多情与无情、随缘与进取三个主题。班级共修的时候,除辅助员师兄分享了“随缘和进取”之外,师兄们都分享了“多情和无情”。

看来,大家的角度多是以自己为原点,用法来审视自己的因缘和亲友、爱人……有心学佛,本身都有一定的因缘福德;能一期一期地学下去并用法义观察自己的因缘和世界,自然是可喜的现象。况且,当下一切都是因缘和合的,无需执著和设定。如果能用佛法正见审视自己,并根据导师的引导,在思维过程中逐步调整负面的知见和心态,我想,“学的时候都觉得很好,但到生活中都用不起来”的状况也会得到缓解!

如实体察自心:我自己直到现在基本都还停留在能学不能行、也说不清楚的状态。如果有所收获的话,也只是自己的因缘福德和持续坚持给了加持。坚持必然有效。但是如果一些师兄没有那么大的耐心等着水到渠成呢?是不是真的能够在所学的每一个当下都有相应的触动和体会呢?我想:诀窍无他,还在八步骤三种禅修。所以,作为辅导员,我自己能不能把八步骤三种禅修运用在每期法义中呢?

班级共修时间总是非常有限,来不及啰嗦就得各回各家。权且在此,以“多情和无情”为案例,梳理自己的思路,以飨有缘。

1、观念

首先意识到“情”在有情生命中的核心地位,是人心理中的重要内容。

从轮回的角度,有情之所以有这样的受生形式以及生命状态,无非是因为无明、看不清,因而贪著,引发爱、取。就这样莫名其妙地来到这个世间,开始自以为是地自我构建,通过亲情、友情、爱情、物情把自己五花大绑。于是,自我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家庭、社会、世界、自他关系形成了。在这样一种关系中,贪爱和执著如502胶水一样把自己和自己设定的他人捆绑在一起,根本无法超然、自在。

导师的开示告诉我们:众生的情爱是可以升华的!如何升华?那就要认识到佛法揭示的轮回真相,认识到对佛法无常、无我、缘起、因缘因果、无自性空的学习,即便在理论阶段,也是有力量让自己进一步清醒,让自己面对现实而不陷入贪执,并感知染污情感的辛劳,从而建立无染污的法情的。而佛法的修学不止于在现实中让自己超然自在、八面玲珑、去留随意,更在于,升华情感之后还要增长广大这种升华后的心量,让它如甘露雨一样遍洒干涸苦痛的众生心田,提醒自己去践行崇高的利他主义愿望。

这样的梳理,从理论上,我欣然从之。那么就有力量带到座下去进一步观察和运用。

2、心态

以如上正见观察现实中的自己:真是个十足大凡夫。与父母、爱人、孩子、朋友、同事结缘,无非是无明业风的吹袭。表面“随遇而安”,实则不满不愿。于是“我爱你,你就要爱我”“你爱我还不够,还要事事顺着我,让我满意,甚至最大程度地满足我的凡夫心”“我帮助你,你就要回馈我,起码要有感激之意”“各司其职、互不相扰最好”……所有这些,除了无明业习之外,就是从此生的生存环境和对周遭的观察、学习、经验中得来的,还有社会背景、婚姻制度、影视作品、文学描述、家庭教育……于是我就在“约定俗成”中,重复着需求和沉溺于染污的情感。没有随缘消旧业,而是给自他平添新烦恼……

比如家里师兄,明明是两个安住修学的“三级修学”的老修行,但是我自己心里总有放不下的梁子。总是一遇到鸡毛蒜皮的不快、感受到自他生命的不圆满就“观察修”:他什么时候没满足我哪样的需求,说话总是没有认真审虑让自己很生烦恼,表面很随顺我的意见实则不配合让我嗔恼增盛……可是我忘了,之所以有这样的因缘,也是我总要在对方身上显露自己的我执和优越,对他有要求和期待而不尊重他的缘起,把他当成“我的”而痴心妄想“牢牢把握”,让自他都不得解脱……

当这样认识和观修之后,进一步领会了导师说的“菩萨的大慈大悲也是情感的升华”。既然“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而修学佛法”是我在多年的闻思修中、在佛菩萨面前所许下的尽未来际的生命誓言,那么真正的众生不是去别处另找一个或幻想一个莫须有的众生,而是落实在当下,我身边的爱人、父母、孩子、亲友、同事、同修。唯有以他们为所缘去观照自己的身语意是否安住在惭愧和感恩,尊重他们的缘起、用予乐拔苦的慈悲之心去关爱,充分深入他们的内心去理解他们,对生命现状给予同情,因上努力地进行帮助……我想,这是我能做的。在这种心态的统摄下,其实是能够平等慈悲地看待亲友,包括爱人的。进而将愚痴、贪著、占有的情感上升为接纳、慈悲、关爱的法情,并以此为基,扩大心量。

3、生命品质

如果我能够用以上正见观照现实,调用出良好的心理力量去面对每一个当下的话,那该是怎样一种生命品质的呈现呢?

然而当下的我,还是比较局限和狭隘。座上是想当然的无限,面对座下实实在在的众生,还是会陷入好恶。不过我想,这是需要长久熏习和不断努力的。有信心,目标明确,方法正确,我想这是达成的基础。

梳理下来,理路仍是“树立正见、认清真相、摆脱错误、重复正确”这十六字窍诀。

体会到,很多时候法义用不起来,其实是树立的正见并不稳固和扎实,对真相的认识雾里看花、扑朔迷离。这样,摆脱错误的力量必然不足,因为“正知正念”的小婴儿打不过“贪嗔痴”的巨无霸。这种情况下,运用和重复的只能是错误而不是正确!

愿我们都能因上努力,改变观念、改善心态,让生命品质水到渠成地得以提升,直至如佛菩萨一样悲智双运、自觉觉他!

Read More
11, 8月
生活中有哪些简便易行的布施方法呢

阿弥陀佛,上堂课我们学习到《吉祥经》正宗分第五首偈“布施好品德,帮助众亲眷,行为无瑕疵,是为最吉祥”中的第一句“布施好品德”,了解到布施通常分为财施、法施、无畏施三种。

除了这三种布施以外,生活当中还有哪些简便易行的布施方法呢?

在《杂宝藏经》当中佛说有七种布施,不损减财物却可以得到大果报。如果我们能够在生活当中善用其心,随时随地都可以来行布施。

第一,眼施

这是说用好眼色来看人。见到人时给人家一个好眼色,用好眼来看父母师长,来看出家人乃至遇到的每一个人,我们就能获得大福报,将来可以得天眼,成佛得佛眼。

第二,和颜悦色施

和颜悦色是说面部表情看上去非常温和慈祥。用欢喜的表情来供养父母师长、出家人乃至一切人,可以获得容貌端正的果报,未来成佛得真金色身。

第三,言辞施

这是说用语言来布施,说善言软语。爱语可以安抚人心,启迪智慧,在别人伤心的时候能够帮别人打开心结,烦恼的时候能令人心得清凉。

说一句好话,给人一个安慰,将来的果报就是言辞了了。言辞了了,就是说话清清楚楚。

我们也常见到,有的人说话别人听了爱听,言辞了了,分分明明;有的人说话就不了了,含糊其词,这些是由于过去在语言上造作不同而导致的。

如果今生能用善言软语来布施,就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将来成佛可得到四无碍辩,也就是义无碍辩,法无碍辩,辞无碍辩,乐说无碍辩。

第四,身施

用身布施简单易行,比如说看见父母师长、出家人乃至于其他人走过来,主动上前迎接,问讯礼拜出家人,这就是用身布施。

身布施所得的果报是相貌堂堂,身尊贵并且常受人尊重。这种布施简单易行,但如果我们不善于用心,不懂得它的功德,也是做不来的。

如果懂了,时时处处都可以培福修慧,就如文殊菩萨所说:“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

第五,心施

《杂宝藏经》里面说:“虽以上事供养,心不和善,不名为施;善心和善,深生供养,是名心施。”

这是说以上所说的眼布施、和颜悦色布施、言辞施和身布施,离开了善心和善,就无法真正成就布施。只有用善心,存好心,才能成就布施的功德。善心和善布施可得到心地明了、不痴狂心乱的果报,未来成佛得一切种智心。

生活中,当我们第一念起恶念的时候,第二念就要赶快纠正:“尊敬的佛陀,我错了,我应当存利他的心。”

有位善知识教导大家说,无始劫来我们常起不好的心念,真正发起成佛的心,是不容易的!

他说不妨作意学着发菩提心,比如走路时碰到个香蕉皮或者砖头瓦块儿,明知道会影响行路的人,第一念不想拿这是自私的心,但第二念就要想到:我是佛弟子,当发菩提心,把它拿开!用第二念来纠正第一念。

那也就是说,从一开始的不自觉,通过用佛的教法鼓励自己,久久就习惯成自然,菩提心就能发起来了。

第六,床座施

用床、座椅等来布施,不是送人,只是暂时外借。自己有床、座椅,见父母师长、出家人乃至于其他人有需要时,应欢喜令坐。

我们乘坐公共汽车或者在其他地方,见到老年人或者病人,不妨自己站起来让一个座位,这种功德也是很大的,将来能获得尊贵七宝床座的果报,成佛时会获得佛的狮子座。

第七,房舍施

把自己的房舍临时让给父母师长、出家人乃至其他人居住,为他们提供方便,这也是一种布施。将来会获得自然宫殿的果报,成佛以后可以出生诸禅定等。

了解了多种布施方法,我们怎样才能从中获得最大的利益功德呢?这就需要在布施的时候不要去执着能布施的人,接受布施的人,以及所布施的物。

首先要有尊重心,态度和蔼可亲,面带微笑。

其次,要根据对方的需求及时行布施,如有可能就亲手布施,训练用一颗平等心,去布施急需要我们帮助的人。

这种行布施就如同把大果树的种子,种在广阔肥沃的田园里,将来树大无碍,收获的果子也是没有限量的。

“布施好品德”,“好品德”是说从布施学起,也是在破除“我”和“我所”,也可以提升我们的品德。众生之所以在三界里流转受苦,都是被“我”和“我的”所拖累,如我的钱,我的房子,我的地,我的儿女等等。

我们学习布施,可以先从布施身外之物做起,如布施钱财等这是属于外布施。经中说佛在因地里为了众生的需要,而施舍头目脑髓等身分,这种布施便属于内布施。

要知道,无论是内施还是外施,都是破除众生贪欲烦恼的利器。

Read More